《中华读书报》刊登北外日语学院学生文章:《“碧虚美学”的风物诗》

作者: 时间:2021-03-03


33日,《中华读书报》刊登了日语学院20级学生张嘉仪的文章《“碧虚美学”的风物诗——从<掬水月在手>看叶嘉莹先生的诗与美》。张嘉仪同学总结在新生研讨课“书与人,中国与世界——博雅双语名著导读”中的所学所思,在文章中阐述了自己对“弱德之美”和中国文化性格的理解,对叶嘉莹先生的景仰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行间。文章由任课教师吴浩指导修订并推荐发表。

“掬水月在手,弄花香满衣。”去年十月,讲述叶嘉莹先生生平和其诗歌理念的纪录片《掬水月在手》横空出世。影片以叶先生“弱德之美”思想为骨,融入导演陈传兴先生独具特色的美学观念,收获热烈反响。“我深为影片标题这浑然天成、不着墨痕的五个字中静谧且深厚的韵味所吸引。”张嘉仪同学写道,“这正是如水的美感……叶嘉莹先生曲折坎坷、光辉闪烁的人生旅途,也恰似一眼深不见底的不冻泉,幽深的底层沉淀着无数苦难和辉煌铸就的人生,澄澈的表面却仍安稳如初,好似未经风雨。”

217日,99岁的叶嘉莹先生当选“感动中国年度人物”。叶先生生于诗书之家,一生挚爱古诗词。虽命途多舛、几经奔波,但治学育人之初心及对祖国之热爱始末不渝。在南开大学执教40年来,她到国内几十所大学巡回讲学,举行古典诗词专题讲演数百场。叶嘉莹先生桃李遍天下,培养了大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人才。她的许多学生目前已是全球多所大学的知名教授和学术带头人。

张嘉仪同学在文章中将叶先生比作素娥皎月,称为诗的传道者和旅行者。“静谧,优雅,古朴;沉静,温柔,坚守。月色如水,叶嘉莹先生如水,她就是这样,静静地但毫不退让地,一步步勾勒出一个诗歌传道者的故事,一副属于中国人的刚柔并济的水的画卷。”在谈到诗歌之美与文人精神之美时,作者结合日语专业特色,将弱德之美理念与日本文学中“物哀”的思想结合起来。作者认为,物哀,名为物之哀,实为人之哀,究其根本,是人之爱。作者深情地说,诗歌是中国人民族认同感和民族人格的一种传承,诗歌的美就是中国人对祖国和世界的热爱。

此外,作者还从《掬水月在手》影片的美学价值出发,讨论了加强大学生美学教育、提高国民美学素养的必要性。



Copyright @ BFSU.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.邮编:100089 电话:010-88816276 邮箱:bwryxb@bfsu.edu.cn